五代十国乱世中,后晋与后梁之间曾爆发过一场规模不大却影响深远的战役。这场战役之所以被后世铭记,全因晋军主帅李存审展现出的非凡谋略。虽然从战争规模来看并非顶级战役,但李存审精妙的战术布局,至今仍为军事史家津津乐道。 战事始于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四月。当时后梁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率部突袭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将忠武节度使程全晖驱逐出境。得胜后的朱友谦立即向晋王李存勖示好,李存勖为笼络这位实力派将领,特意封其子朱令德为忠武节度使,正式将朱友谦纳入后晋阵营。 同年五月,梁帝为夺回失地,任命秦宁节度使刘鄩为河东道招讨使,联合感化节度使尹皓、静胜节度使温昭图等将领,集结重兵围攻驻守同州的朱友谦。面对梁军压境,朱友谦自知难以独力支撑,急忙向晋王求援。 晋王李存勖迅速调兵遣将,于七月派出李存审、李嗣昭等大将驰援。援军日夜兼程赶至河中地区,在黄河渡口与朱友谦部会师,共同驻防同州。
展开剩余34%李嗣源等将领一致赞同。晋军故意在沙苑一带放牧战马,制造防守空虚的假象。刘鄩果然中计,以为有机可乘,连夜率军撤退。谁知晋军早已设下埋伏,在梁军撤退途中发起突袭,打得梁军溃不成军。 晋军乘胜追击至渭河岸边,李存审见好就收,下令停止追击。他派人向关中各地发布捷报,随后率军途经下邽,特意前往唐朝皇陵祭拜,这才凯旋而归。 这场战役虽非大规模会战,但晋军的指挥艺术堪称典范。特别是李存审在十余日对峙后提出的网开一面战术,充分展现了他对战场心理的精准把握。这种欲擒故纵的战术,既避免了强攻的伤亡,又有效歼灭了敌军有生力量。 网开一面的战略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立下奇功,更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经典案例。有学者认为,近代红军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就吸收了这一战术思想的精髓。
发布于:天津市股王配资-炒股配资最新-免费配资平台-配资网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