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衍水
位于闽西北的福建省三明市,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被国务院列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助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1年以来,该分行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专项再贷款等优惠资金121.41亿元,输血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各类贷款余额2665.6亿元,较2021年初新增967.34亿元,增幅达52.86%。
助力制造业向“新”向“智”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福建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抓紧组装一条全新生产线。
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目前正在上线“年产5万吨石墨化负极材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据悉,该企业为全省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产人造石墨15万吨。为扩大产能,企业计划新增一条生产线技改项目。
得知这一消息后,兴业银行三明分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开通融资绿色通道,为企业发放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贷款1亿元。同时,该笔贷款还可享受两年1%的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明市是福建老工业基地、新兴工业城市,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等生产企业。近年来,三明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等11条特色产业链发展迅猛。然而,制造业升级改造需要投入大量长期资金,新型工业化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抓手,开展“金融支持福建省‘两新’”专项行动、“科创兴闽‘银’领开篇”专项行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助力制造业向“新”“智”转型升级。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放“科技贷”“技改贷”等各类政策性优惠贷款超43.86亿元,科技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贷款29.32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89.69亿元,较2021年初新增235.26亿元,增幅152.5%。
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位于三明市沙县区的六三种业育种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用设备对种子进行清洗、分选和干燥,经过严格检测和质量控制,优质种子被包装成小袋,准备出售和分发。
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水稻品种育、繁、推于一体的科技型种业企业,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
今年种子销售旺季时,该企业亟需流动资金用于经营周转。农业银行沙县支行获悉后,主动上门对接,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为企业发放贷款3000万元,并给予绿色企业贷款贴息,实际利率仅为2.9%,极大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先后开展“一县一品贷动‘闽’生”“深耕‘土特产’贷动大‘闽’生”等专项行动,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等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环节,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4.16亿元,惠及超过1.35万户涉农主体。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县域贷款余额合计1664.98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596.95亿元。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三明的森林覆盖率达77.12%,为三明塑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其推动林改领先全国的重要条件,也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做优绿色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抓手。
“这次我们村制发生态型‘福林票’,涉及生态林4206亩、金额252万元,每年大约可分红近20万元。”拿到三明市首批“福林票”的将乐县南口镇大拔村党支部书记温付中告诉记者,由于天然林不能采伐,村民守着“金山”受穷,“福林票”不仅让林子“变活”,还让村民得到了一笔收入,林子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据介绍,“福林票”是基于对不同林种的经营和利用而制发的收益权凭证,是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让“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举措。
今年年初,三明市举办了首批“福林票”发放仪式。其中,将乐县共发放5张“福林票”,涉及森林面积2万亩,票面价值达1203.1万元,将乐县农村信用联社为获得“福林票”的5个乡村整体授信,授信金额达470万元。
在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林业金融为抓手,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进一步深化林业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满足林木经营主体融资、助力林权流转扩容提效等方面发挥金融助推器作用,创新推出“福林贷”及林票等作为抵(质)押物的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持续提升“绿色聚宝盆”的“生金”能力,让巍峨群山成为百姓致富的“幸福靠山”。
股王配资-炒股配资最新-免费配资平台-配资网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