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文学期刊社、烟台市文联、威海市文联承办的“抗日烽火在胶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深扎’实践活动”在烟台、威海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30余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参加。
其中,活动期间,作家们先后走进乳山市的冯德英文学馆、胶东育儿所、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下石硼秘营及兵工厂、胶东特委诞生地纪念馆考察观摩、聆听讲解,现场感受这些地点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内涵。
传承历史文脉的当下回响
在冯德英文学馆,大家观摩馆内收藏陈列的图片、作品、影像和实物等资料,更系统地了解了冯德英文学创作的成长历程、生活点滴、文学风采。作家刘爱玲表示:“冯德英文学馆,让我们再次从前辈冯德英先生的创作历程和精神向度中获得启发,在日后个人创作中深扎当下生活的同时,与历史文脉传承相续。”
走访三花文博馆的“一居五馆”,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冯德英先生当年的生活场景,深入了解了“三花”的创作背景、作品风貌、艺术成就。作家刘北说:“这片土地,是冯德英先生生长、思考和创作的地方,承载着文学的力量与信仰的温度。冯德英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书写最真实的情感,让革命历史的壮烈与普通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冯德英先生的创作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应当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作家黛安说:“‘三花’以胶东大地为背景,塑造了多位坚韧顽强的革命母亲的崇高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写作者,我要立足现实,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深入思考如何写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作品。”
展开剩余69%乳娘无私大爱的当代追思
在胶东育儿所,大家聆听讲解、观看录像,了解胶东育儿所筹建发展历程、乳娘哺育乳儿、乳儿感恩寻亲、乳娘精神传承等内容。诗朗诵《乳娘》深情讲述了乳娘故事,生动诠释了母爱的厚重、伟大和人性的光辉,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作家。作家解永敏说:“300多位乳娘,在滚滚硝烟中不避水火,先后哺育1200多名革命后代,这是感天动地的大爱,是生死相依的血肉之情,由此我们感受到了胶东这片红色土地的厚重与无私。”
英雄勇士为人民的慷慨壮歌
走进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大家重温十勇士舍生忘死、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精神的传承。作家闵凡利说:“此次活动于我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加深了我对胶东抗日历史的深刻认识,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创作出更多反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学作品,让胶东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文学作品中传承弘扬。”
军民齐心的秘密战斗故事
乳山市诸往镇的下石硼村在抗战时期是我军的秘密后勤营地,现在以生态旅游、民俗展示和红色教育为特色。“红色密营下石硼”展示了秘密医院、兵工厂、被服厂、北海银行、新华制药厂等红色革命旧址。作家田暖深情地说:“站在这青山环抱的下石硼村,看着这里的医院、银行和兵工厂旧址,仿佛能听见80多年前的枪炮与号角。如今溪流潺潺、石屋安然,却始终提醒着我们:安宁是无数革命先辈用坚守铸就的长城。下石硼,是刻在山水间的记忆,更是融进血脉的力量,让我们永远珍惜与感恩。”
胶东地区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直接领导各县的领导机构。胶东特委诞生地历史陈列馆含三处展室、三处场景复原和一处红色课堂。大家通过现场观摩和聆听讲解,深刻理解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激发。青年作家陈卓有感触地说:“眼前的院落中,草儿在结它的种子,仿佛烈士们从未离去,默默守护我们。在这里,一股深沉的力量始终感染着我,青年写作者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要深深地扎根土地,扎根时代和人民,向先辈学习,努力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学作品。”
历史无言,足音犹存;精神不死,丰碑永矗!参加活动的作家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服务人民中践行初心使命。要用手中的笔,将这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出来,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精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的艰辛与伟大,将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融入文学创作实践,为推动文化“两创”、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文学力量。
来源:乳山市委宣传部
发布于:北京市股王配资-炒股配资最新-免费配资平台-配资网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